科研樣本的保存需要完全浸入液氮,并在液氮蓋不住樣本時補充,這類使用通常是大口徑液氮生物容器,液氮蒸發(fā)速率本身就高過小口徑,且要保證液氮時刻蓋過樣本,所以補液頻次也相對高,因而會有用戶為延長保存時間,減少補液次數(shù),就想充裝液氮至罐口,實際操作發(fā)現(xiàn)頸塞蓋不下去。
這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?
當然是取出多余的液氮!
遇到這種情況不必慌,液氮即便是充至罐口,距離廠家給出的充至頸管底部處標準也很接近,多的液氮量不大,取出操作也很簡單!
更遑論我們是大口徑液氮生物容器,有足夠的罐口空間方便取液。
怎么取呢?
如果實驗室內(nèi)恰好有配置圓提桶的液氮儲存罐,借用一下不漏底的圓提桶舀出來一些就好了,然后蓋上頸塞。
如果沒有圓提桶,其他造型相似的金屬工具也同樣可以,比如長柄勺子,罐子本身容積小一些的,比如30升,也可以兩人合力抬起倒一下。
不過注意這個時候,不論是圓提桶的重量,還是兩人抬起的力,勢必會導致液氮溢出一點,為了個人安全需要做好防護,低溫手套+防護服,也要保護好真空口,必要時用其他物品蓋一下,不能讓液氮接觸到。
最后,提醒大家,大口徑液氮生物容器容積在30~175升,在灌滿液氮的情況下,又大又重,難以控制,容量超35升的就不建議人工傾倒了,還是用工具提取,防止罐子失控導致液氮泄露,危害人員安全!